说起蓝牙,大家都不陌生,像是蓝牙耳机、蓝牙遥控器,在wifi、4G、5G普及之前,手机与手机之间的数据交互都是靠蓝牙来完成,比起红外线蓝牙信号更稳定、传输速度更快、抗干扰更强。有些好奇心强的人肯定会问了,它为什么叫蓝牙?怎么不叫红牙、绿牙,偏偏叫蓝牙?本篇文章就给大家了解一下蓝牙的起源。
1989年,爱立信启动了short-link项目,后来改叫mc-link(Multi Communicators),用来实现近距离电子设备之间的互联。其1.0版本在1994年由Jaap Haartsen博士领导完成,2015年Jaap Haartsen博士作为蓝牙技术发明人入选了美国发明家名人堂。
1996年前后,Intel看到了这项近距离通讯在电脑与手机通讯中的未来(真是哪哪都有Intel啊),于是让Jim Kardach开始了相关的工作,但是Intel在通讯领域上从来没赢过,当年结果也一样,这时候Intel意识到自己最大的优势原来是有钱。
1997年,Intel把爱立信、诺基亚、东芝、IBM召集到一起制定行业标准,第一步就是定义一个正式名称来替换爱立信的内部名称mc-link,本着孩子必须跟自己姓的理念,讨论最终在争吵中陷入了僵局。
尤其是代表爱立信的Sven Mattison,就是当年和Jaap Haartsen一起研发mc-link的合作发明人,他跟代表Intel的Jim Kardach在会议上双方各不相让。会后,双方在一次游戏中,Sven Mattison提到了他小时候看过的瑞典冒险小说The Long Ships,传说中统一了丹麦和挪威的蓝牙王(Harald“Bluetooth”)启发了Jim Kardach,他随后创造了一个左手电脑右手手机的蓝牙王形象寓意传说的蓝牙王联合了丹麦和挪威,今天他联合了电脑和手机。但这个看起来有些不正式的名字完全不被爱立信支持。
1998年,Intel终于沉不住气了,我出钱我做主!先用Bluetooth!后来鉴于这副左手电脑右手手机的蓝牙王的形象实在太传神了,最终大家也就同意了Bluetooth作为正式名称了。最终确定由古代北欧字体书写的Haraldr Bluetooth的首字母HG组合而成。